什么偏方能治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4699279.html最近写经济方面的文章,很有一些痛苦,现实中经济下行,大家的焦虑情绪比较严重,我自己下笔写的时候也容易把焦虑感传递出来,但这种焦虑实在没啥用,还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但是只写爽文,三分钟一个高潮点那种,一味儿的高调唱多,高呼形势转好,却又有点恶心着自己。
反反复复地写了删了几次之后,想着还是想到啥就写啥吧,拧巴着不写也怪难受的,现在的人也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我说的仅是我个人的见解,相信大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体会。
最近国常会出了33条稳经济措施,释放了一些信号,促使我对现阶段经济以及国家维稳力度和举措有了一些新的分析和认识。
可以说,这个时间段,非常非常的关键。就像老胡说的,不排除会有“震撼弹级别”的举措出台,想想08年的4万亿,还有16年的货币化棚改,都对我们的生活和财富状态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而这一次,我认为意义要更加重大,因为我们面临的状态有一些像年美国大萧条时候的困境,经济下行,消费低迷。后来的罗斯福新政被载入史册,成为美国经济史上浓厚的一笔。我们的年,也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转折性的时间窗口,尤其是关于内部财富转移分配这一块,一定会疫情控制之后有重要转机。
以下都是个人随笔分析,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交流。
国常会出33条稳经济措施,释放了什么信号?
关于经济下行,咱们现在的核心问题也就两大方面:
一个是在过去高速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过度透支了居民财富,导致债务高企,贫富分化加剧,未来消费力严重透支。
简单点说,就是绝大部分民众(核心消费人群)负债太高了,没钱消费,引起了经济循环不畅。在这个阶段,经济主动出清,也就是坏账、虚假繁荣等会暴雷,伴随着企业倒闭,失业上升。
另一个就是疫情。
经济下行周期迟早要来,一些脱实就虚的泡沫迟早要裂开,人们迟早要面对庞大的债务风险。而疫情让这一切都提前了,并且持续反复的封城毁了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举个形象的例子,好比一个人黑路前行,前面是个大坑,他注定会掉坑并磕碰膝盖流血。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黑路前行的这人被强盗堵住给摔坑里了,还被摁住拿刀子在手腕上放血,血流的哗哗的,比磕破膝盖严重多了。
那么我们现在最紧急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重拳出击”赶走强盗,抢夺时间,麻溜儿地“包扎止血”。
所以,举全国之力快速控制疫情,出台大力度措施逆周期调节经济(振兴经济,给市场主体止血)是现在的核心关键。
经济下行,本质上是商业要素流动速度变慢了,或者说是货币流动性减少了。
很多人是不是觉得经济下行期我们手里都没钱了,然后疑惑我们的钱去哪里了呢?其实钱流动起来就是繁荣,钱静止不流动在市场上就表现为手头缺钱。
比如说1块钱,在1天之内10个人手里周转2次,对比那1块钱握在一个人手里不流动,是不是大家会有缺钱的感觉?
市场上的货币不是少了,而是被存到银行或者放在手里不用了,货币不流动了,这是经济下行的本质。
振兴经济,就是提高商品,货币,劳务的流动性,让它们加速流通起来。
如何流动?国常会的33条措施,汇总了也就是三个大方向:
第一个针对消费者的:扩大内需保消费,有了消费,上述三样就流通了。
第二个针对企业保就业:减税降费增加企业利润,给企业减负,保住就业,有了就业就有钱消费。
第三个是市场上得有钱:增加货币供应,防止现有债务违约,也就是给大家借新债覆旧债的机会,毕竟经济下行期,倒闭和失业众多,债务风险就比较大,既然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那就还得借新还旧。
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是不是感觉在“旧饭重炒”?
确实是“旧饭重炒”,因为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尤其是扩大内需,年年被拿出来刺激经济。但是居民收入跟不上,会议给出扩大内需的路径,还是得通过加杠杆刺激消费。
如何加?我们选择的还是房地产。
因为房子和汽车是能撬动杠杆的大宗商品,房地产政策调控和汽车下乡又被拿出来。
关键点是现在疫情反复,人们就业困难,收入受限,很多个体户因为封城而关门歇业,对于加杠杆消费都很谨慎,加上现在城镇化接近尾声,能挖掘的消费群体比不得从前,这里效果如何,真不好说了。
这次会议提出的措施虽然还是老一套,但在会议态度上特别不一样:“紧迫感”、“狠抓落实”才是本次会议的关键意义。
会议要求,“有关部门”要赶紧搞立项、过项、审核等过程,不要让“跑步进京”的程序化作业拖慢整体进度,眼下拖不得。
“进行督查”指的是这次会安排人亲自查看结果,不能等,不等拖,更不等因害怕担责而去“躺平”、“无为而治”。
“符合地方实际”的意思,就是要先做再调整,不要动不动就停下来,抬头去看上面的反应和意见,这意味着决策权进一步下放,顶层要的是行动力。
抢跑,是稳经济的关键。
好比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守势之下,更要快于攻势!
不全力防守护住自身,就会被强盗杀死,不尽快打跑强盗,时间拖长也会流血而亡。
疫情和经济螺旋下行趋势压迫之下,跑得快,才能守得住。
除了加杠杆维稳,我们还有没有其他“震撼弹级别的措施”?
这个“震撼弹级别的措施”一词还是从老胡那里copy过来的。最近国家统计局和央行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不太好看,舆论媒体纷纷侧目,各种解读都有。老胡也对此发声,了解老胡作风的人都知道,他客观中不失乐观和对市场的鼓舞,行文从来是拉信心,提预期的。
老胡在文中指出“当下人们围绕经济的整体信心依然疲弱,市场气氛继续低沉,中国除了基本政策宣示,恐怕还需要把工具箱完全打开,那里面的工具还有很多,与国际压力和新冠病毒这样的洪水猛兽相比,恐怕还需要“震撼弹”级别的手段上场”。
这里老胡提到“震撼弹手段”不排除给整个市场打预防针的铺垫可能性,那么什么样的手段才算震撼弹?
如同年的四万亿放水刺激消费?
那个时候的4万亿,使得我国国内大基建突飞猛进,取得了“高铁奇迹”得不错成绩。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最严重的就是居民债务率的飞速提升,也正是债务规模的扩大导致如今的消费力枯竭,所以才有很多人对彼时的四万亿褒贬不一,各执一词。
现如今,年的基建托底已经是事实。我们的消费主体是居民,依靠居民加负债已经有房地产和汽车消费等政策在推进,降息降准也已然到来。很显然,老胡说的这个“震撼弹”措施,应该不同于08年的四万亿放水刺激。
有自媒体文章分析说是“以四万亿的力度发放消费券”,并且给出了数据计算:
与我们目前发放消费券的力度不同,而是以每户2万元的大力度发放。
这在事实上和欧洲发福利,美国发钱是一回事。发消费券的初衷当然是解决消费力问题,不以现金的形式发是因为很多人拿到现金或者存起来或者还房贷了,对消费的短时间有效刺激有限。
但是,政府把消费券给到个人,然后个人又把消费券花给企业,企业还是要从政府那里拿到钱的,最终相当于钱还是流到市场内部了,这会不会引发通胀?
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专门写文探讨过,后来随着疫情和国际局势的变化,我的观点也有一点改变。之前我是非常担忧这会引发短时间内的通胀高企的,但是随着疫情在上海,北京等重要经济政治中心爆发,还有美国印太战略框架的布局,以及国内经济一切以快跑快冲,稳定压倒一切的风向改变,我也有了新的思考:
1、咱们国内4月份CPI同比指数为2.1,这还是在疫情影响物流受阻的情况下,没有什么通胀迹象,所以,有放水的空间。尤其是在疫情控制住的关键时刻,随着产业链和物流的恢复,产能的增加可以一定程度上冲抵掉放出的水量;
2、国内PPI高达8.8,与CPI剪刀差依旧存在。也就是说企业生产成本很高,由于消费端萎缩,企业生产的产品无法加价,企业利润很薄,甚至在赔钱,这也是企业扩张意愿不高的主要原因。大量发放消费券,短时间内可以大量刺激消费,给企业补充流动性,而且这种流动性是以政府加杠杆的形式,最终给居民和企业让利,对于经济维稳和恢复效果很好;
3、虽然美元处于加息周期,人民币有下行压力,但是我们有外汇管制是其一,其二,我们国内经济如果恢复得快,对于留住外资是利好的,资本主要考虑的还是长远的投资收益,而不是短期内的汇率波动。而且,在现阶段出口不稳的情况下,内需的冲刺太有必要了,如果内需能够在短时间内期内,对于改善国内市场信心和投资预期,是极大的利好。
4、4月份财政收入几近腰折,而通过政府发债刺激内需的形式还可以增加税收,再说,我国政府债务相较于欧美还有很大的扩增空间,把国债转移成居民消费和企业税收为我们经济恢复争取了时间。
综上,个人觉得,以万元计给各户发放消费券,有可能是老胡口中的“震撼弹级别的措施”,我们或可拭目以待。
年是个非常好的时间窗口
我之前有过一篇文章分析,我们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债务和经济萧条同时到来,这个可以对比参考年美国大萧条时候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说我们不必担忧滞涨危机?
罗斯福新政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政府加大干预,投资带动给居民提供就业岗位,这与我们目前的政府主导投资,基建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是一回事儿,都算是以工代赈。
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提高工人福利,并通过税收手段进行国内财富的二次分配,培育出大量的中产阶级,给国内提供消费力支撑。
这个才是重头戏,也是我们的重要调整方向。
其实,每次经济衰退,都是提升劳动保障的一个契机,因为在经济衰退的时间段里,政府是最大的订单与投资来源。
对比目前居民/企业债务杠杆率,政府加大杠杆,举债发展是最有空间的,也是最高效的,正是困难时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现。
这个时候,政府对企业的话语权更强,完全可以通过订单和投资项目,引导关联企业进一步落实劳动保障,那么,之前很多年都停留在纸面上的劳动保障就有可能被激活。只有工人福利得到改善,他们生活的信心才会归来,整个社会的商业运行法律法规才会更加完善,工人收益得到保障,长远的消费力才会得到保障。
前一段时间,网上又爆出江苏省人社厅印发《劳动保障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列出了几项典型的不予处罚内容:
比如说扣押劳动者身份证等证件,以担保或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还有中介不成后未向劳动者退还所收取中介服务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发布虚假招生简章,骗取钱财的;还有民办学校违规办学的;扣押劳动者档案或其他物品的;不向劳动者提供工资清单的······以上行为,只要“未造成严重后果”,也就是说只要事后退回劳动者财务,涉及不超过3个人,事后补回流程的,不予处罚。
不知道各位看了心里什么感受,你要是个老板,那屁股位置不一样,估计你不会说啥,但你要是个普通劳动者,肯定要骂娘了。
而且这事儿不是个例,不仅江苏有,北京,广东,深圳,山东···都有,可以说是全国一盘棋,大家一起继续削弱劳动者的权益。
这个倒不是不能理解,在年景不好的时候,顶层由于担心中小企业整体衰退,就主动让劳动者再委屈一下自己,给企业降降“行政成本”,让他们招工用人,偶尔有点小摩擦不用担心受罚,可以鼓励他们招工用工的信心。
还有一些地区,比如类似霸州那种,因为长期依赖土地财政,当房地产经济歇菜的时候,他们财政收入塌陷,一时间不知道如何维持正常运转,就开始以这种小借口损害企业大利益,这个也是杜绝方式,有依有据,国家想要保护中小企业的心真的是用心良苦。
但是长远来看,这对劳动环境质量的损害也不能不重视,劳动者的个体幸福指数,人身权益,以及对法治的信心都会持续走低,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不能都让下层扛着,我们也不能只顾眼前的短期利益,也需要为未来培育消费力。
现在的项目订单大头在政府手里,我们完全可以从一些关联企业出发,加大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这在事实反馈上是有利于扩大内需市场的。更高的劳动保障水平,给予劳动者更多的自由时间和身心健康,这些最终都会转嫁到劳动者的消费上。
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个不错的时间窗口,如果能下定决心保护好消费者权益,提高劳动者福利保障,相信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对于现在债务压力极大的劳动者,是一针安心的稳定剂。
还有通过税收进行国内财富二次分配,这也属于提升工人阶级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内经济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穷人透支消费,富人快速累积财富,最终导致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
要从根上解决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还是要从分配蛋糕上着手,只靠着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完全不靠谱。因为在底层只有债务而没有消费力的情况下,产业升级迭代产品压根没有什么消费市场,没有消费支撑的科技创新就如同无根之树,是长不大的。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升级,一定离不开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人群的支撑。
所以,税费改革,国内存量蛋糕重新分配势在必行。
但是在经济下行期,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的今天,会有很大的反噬。比如说,本来经济下行,需求收缩,富裕阶层就不愿意扩大投资,如果再加重他们的税收负担,会进一步抑制企业老板的投资意愿。这也是我们暂缓房产税的原因。
在税改这方面,我们一直有些瞻前顾后,踌躇反复,尤其是前些年,一些挣到钱的老板们在国内挣钱国外遁逃的现象,更让一些政策束手束脚。
但是如今的年却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第一、疫情影响下,国外的“病毒共存”、美国对俄罗斯资本的抢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还有欧洲猴痘的病毒的传播,对比我们国内一切以“人民生命安全”、“民生保障”等高效举措,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中国的强大,也认识到了中美之间博弈会更加激烈,而祖国的强大和胜利才是自己最好的依仗。
第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给一些高端科技人员带来了很多就业机遇。
举个例子吧,之前一些搞芯片研发的,也不是不想回国,而是到国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国外明牌院校毕业之后回国,能去的去处只有高校之类的地方,这对这类人群的吸引力就大大降低。
后来随着美国对中国进行芯片制裁和技术卡脖子,中国下定决心,由国家带头投入大量资本,带动企业也因为缺少芯片而跟随国家的脚步一起加大投资研发,这样对这类人群的岗位需求一下子大了起来,很多高端人才纷纷冲着高薪机遇回到国内。
而且了解芯片产业链的人应该都知道,这玩意儿研发起来并不难,重点是资本投入和上下产业链的打造,这个领域在刚开始真的是自己造不如买来的快而便利,就像你缺个砍柴的斧子,去市场上买个总比自己花钱弄个铁铺打造要划算。
而且中美贸易交好的时候,美国对中封锁的是这东西的技术专利,并不是说这东西我们研发不出来,而是不能研发和投入市场。现在贸易战都起来了,封锁制裁算个P,你不卖了我肯定要研发,也就投钱的事儿。
本来咱们一些知识分子和企业家们还不太容易就芯片研发一事儿形成统一战线,懂王这么一制裁,让我们看清缺芯危害的同时也形成了研发阵线的统一,大家一直认为这事儿非干不可,国家企业纷纷开始投钱,大家想想,一旦芯片带动产业链成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完成,那不是大批机遇到来,这都是新的财富增长极,这个时候国家更加产业结构进行税制改革,有人反对么?
说到底,现在是紧急止血稳经济,最终还是要经济增长稳定一切!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感谢阅读,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