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期(总第期)
寻乌再调查
关于乡村振兴之种植业转型的几点思考
文/子夜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说,要确保到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是党中央对我国脱贫攻坚的最新要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提出,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
寻乌地处江西赣州东南端,居闽、粤、赣三省交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作物生长,尤其适合种植脐橙、蜜桔等水果类作物,是我国脐橙、蜜桔生态种植最适宜的地区之一,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脐橙出口基地县”;被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授予“中国蜜桔之乡”、“中国脐橙之乡”的称号。
寻乌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全县以柑桔产业为主,水稻、烟叶、油茶、蔬菜及畜禽、水产养殖为辅,目前,仅寻乌县果业总面积就超过4万hm2。但近年来,寻乌柑桔产业遭受黄龙病的侵害,严重制约了寻乌农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寻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以果业为支柱的生态特色农业强县。但是寻乌农业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民管理意识不足,当前,虽然寻乌农业种植历史悠久,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种植经验,但整体的种植管理水平不高,“重栽轻管”现象严重,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认识不到位,新的管理技术推广困难。其次病虫害防控体系不全,近年来,受黄龙病的侵害,柑桔产业面临严峻考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全县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监测体系。农民过度依赖化学农业防治,更没有定期开展病虫害普查工作,农作物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度不全。
因受黄龙病的侵害,寻乌南部乡镇(南桥、留车、菖蒲、龙廷、丹溪、晨光、桂竹帽)脐橙、蜜桔几乎绝迹,现在政府主导重点支持有机茶叶、猕猴桃、生态肉鸡,鼓励发展生态果蔬产业,如百香果、葡萄、火龙果。另外,适当发展生态林业,如高产油茶、龙脑樟、杉木、花卉苗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现在的问题是,农民是否愿意接受这些“新品种”?另外就是,因主体产业的突然消失,农村劳动力结构也跟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如今寻乌农民的代表,多是中老龄人群。而农村贫困户中,基本是老弱病残者。就这类人群而言,也只能补贴生活金了,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脱贫,实在是有很大的难为之处。
另外那些身体健康可以生产的农村人群,他们对农业市场经济、科学种植管理技术还是缺乏认识的。比如:某种农作物会全国普遍种植造成供大于求。那么,继续种植这种作物能否会卖个好价格?明年还要继续种植吗?他们不会去做分析:是因为都在种植一种作物的原因?还是国内引入了其他国家的此类农产品?大部分农民还会选择继续种植这种作物的。
除此之外,这些身体健康的中老龄人群中,还多是心思简单的人,他们只管能买到什么种子,就种什么种子,至于产量高低,多是从卖种子的人那里听说而已。除非种了一次,那么他们才会记下是否真的高产;才会决定下次是否种植此类品种。而管理期的用肥、用药也是一样,能买到什么可以用的药物和肥料,就用什么样的。至于所说的转基因粮食、转基因水果等的,在他们看来那还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一时间要让这类农产品全部就地毁灭,而真正的受害者应该是他们才是。
由此可见,要实现绿色种植,是多么的轻而易举。所以,如果出现不合格农产品,罪魁祸首不能单单追究农民的责任了。
当然,本地区内土地适宜种植的作物,从老祖宗开始也就那么几种,更多的人会选择继续种植这几种适合的农作物,很少会有人去尝试新作物的种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另一方面,尝试新作物是否适合本地区的土地种植,是存在风险的。种植尝试成功,则盈利。反之,则会血本无归,是要付出相应的经济代价的。因此,愿意去做尝试的人寥寥无几。即使有人愿意尝试,投入尝试作物种植成功了,五年之内很多人也还是存在观望的状态。而在这观望期,如有一年收入不景气,其他观望者就会四散离去,也就不看好这项新作物的种植。
所以,新作物试种也是很难在当地形成一个规模化种植的。也就是说,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打倒老祖宗的影响力的。而真正有想要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年轻农民代表,在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情况下,有心也只能是在梦里规划了。有关部门不妨以“如果你做主,如何建设有特色的家乡”为题来一次创作大征集。鼓励有为青年或是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有所规划,为早日实现新农村生活注入新的力量。
而现在的农村,还要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土地流转问题。当然,这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最终土地种植权,是由少数人执行。为何要这样说呢?看看身边留在农村的人,八零之前的人群居多,八零后已是少数人,多数八零后人群已融入城镇之中。那么,再下去个十年或是八载,当八零之前的人群进入老年后,八零后掌管土地的种植人群已是少数人了。那么九零后、零零后的人群,想必他们是不愿意重返农村了。这种形式是好是坏呢?当然,利弊皆存在的。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是好,可就人工劳动问题,却存在弊端。
就现在而言,我们当地除了可以用机械来解决的种植管理技术,其他只能用人工操作的,已不容易雇佣到人工。当然,除非你要出昂贵的雇佣费。而当下,种植的粮食的价格低,不能实现农作物的经济作用。水稻的种植,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资金,而花生、红薯、大豆等的农作物,是不再给予补贴金的,种植起来已是白搭功夫都不行了。可想而知,多数留在农村种植的人,已有心力交瘁的艰辛,很难继续坚持。但凡有一点点可以脱离农村的出路,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抓住,然后把土地承包给还在继续坚持的人们。而这些继续留下来的人,辛辛苦苦只靠种植也是很难富起来的。
当然,这只是说了种植粮食类作物的地区,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区种植大棚蔬菜的,不仅有补贴金,而且,近几年大棚蔬菜价格较粮食作物行情好一些,也有很多种植粮食作物的地方,改种大棚蔬菜了。这也是要有灵活应变能力的老乡们做到的,由此可见,改变思想观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有了思想的转变,也是需要本地区的土质可以允许改种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再者说,思想转变了,土质也允许新作物的种植,可零零后的人群会回来搞种植吗?
要让农村留守的人群脱贫,并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不单单是思想转变那么简单。有哪些可行的方法呢?请我们这些生长或工作在农村的文化人多思考思考,为农村脱贫攻坚战之后的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躬身亲为。
作者简介:刘传启,笔名子夜,教师。江西省作协会员,赣州市作协常务理事,寻乌县作家协会主席,寻乌县委宣传部《寻源》杂志责任编辑。著有长篇人物传记《南岭忠魂——古柏传》,历史长篇小说《黄乡古堡》、中篇小说《深山里的学校》等。
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