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有效方法 http://pf.39.net/bdfyy/zjdy/180320/6113618.html要着力突破当前我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困境,仅从改变农业发展方式粗放角度是难以突破的,必须予以全盘统筹兼顾,以发展全区域生态循环农业为抓手,实现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促增收,解决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王牌不王”的问题。
——柯佑鹏(海南热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教授)
当前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比较优势下降,二是市场倒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发展方式粗放落后。具体体现在:
一是海南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普遍持续下滑。①生产成本较高。目前,我省热带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普遍高于东盟国家热带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尤其自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以来,更是明显;与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非传统意义上的热带农产品主产区相比,我省热带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出15%左右。②品质下滑明显。我省热带农产品品质与东盟国家的相比,五年前不分上下,现在却差距较大;与非传统意义上的热带农产品主产区的相比,以前是引领甚至是标杆,现在却需奋起直追,尤其以香蕉、芒果等产品最为明显。③产业化程度较低。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栽培措施的不断完善,热带农产品的生产区域得到不断延伸,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热带农产品主产区依靠后发优势,其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及其品牌化意识等强于我省。④市场影响力持续下滑。以香蕉和芒果为例,五年前无论是品质还是市场价格,全国均以海南为标杆,可现在海南香蕉对全国市场影响力微乎其微,海南芒果对全国市场的引领地位也发生动摇。⑤反季节优势不明显。过去,海南不少农产品依靠反季节获取上市先机并获得较好的价格优势,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可能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二是供求关系发生质的变化。过去热带农产品较为稀缺,生产者生产什么,市场就供应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随着年1月《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均为零关税,国内热带农产品的生产区域得到不断延伸,热带农产品与我国绝大多数的农产品一样,存在着结构性相对过剩的现象,农产品市场也由卖方向买方演变,由大众需求向个性需求转变,农产品已进入一个市场倒逼供给的时代,这对热带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品质、安全、品相、包装等要求。
三是单位面积产出低效。①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年底,全省热带作物年末到达面积为.82万亩,其中橡胶为万亩、约占77.45%,而椰子、胡椒、咖啡、槟榔、剑麻、腰果、油棕及茶叶等仅占22.55%。②比较效益低下。以橡胶为例,按近期每吨干胶一万元、每公顷一吨进行测算,每亩橡胶产值仅为多元,还不够每亩土地的流转成本,年云南西双版纳的橡胶林更新改种香蕉,每亩土地流转成本高达元,即使今天,每亩土地流转成本也达元左右;而干胶价格即使涨至历史最高价元/吨测算,以目前的单产水平,每亩产值也仅为多元,与其他经济作物及水果等相比,不仅经济效益严重偏低,而且周年生产,劳动强度大。以年即将上市的陆桥无核荔枝为例,现推出的产地零售价格,一级果、特级果、至尊果分别为48元/斤、68元/斤、98元/斤,现推出的产地经销价格(斤规模),一级果、特级果、至尊果分别为30.0元/斤、42.5元/斤、61.3元/斤。橡胶、甘蔗、木薯、水稻等曾经都是海南农业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市场变化,这些产业比较效益逐年降低已成“常态”,甚至个别产业从富民产业变成“负担”产业。
四是品牌杂乱叫不响。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年,全省涉农商标达到件,比年增长了1.24倍,占全省商标总数的27%;我省品牌农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规模、质量、安全以及品牌意识、机制、支撑体系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①重注册、轻建设。如上所述,近几年国家及海南省*府高度重视,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品牌农业建设的扶持,发展较快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更多的是为了注册而注册,甚至更多的以为注册了就是品牌了,还有的注册并努力了,可一时半会见不着效益,就打起了退堂鼓,殊不知,注册商标仅是品牌农业建设万里长征的第一步。②牌子较多、叫得响的较少。例如:海南芒果在市面上号称品牌的上百个,然而能被人记得住、叫得响的却寥寥无几。
五是发展方式粗放。①地力问题。我省耕地质量不高,全省一等地仅占5.2%、二等地仅占24.1%、三至六等地占70%以上,大部分为中等偏下水平。②畜牧污染问题。我省每年规模化养殖的畜禽,按其排泄物可折合标准猪万头,产生粪污约万吨(其中,粪万吨、尿万吨),如果将其制成沼气和有机肥,理论上可生产沼气4.7亿立方米、有机肥万吨。③化肥农药施用过度。这不仅给农产品品质及其安全造成重大隐患,而且容易在土壤中累积,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害。④田间废弃物回收利用问题。目前全省田间残存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废弃农膜、农资包装、报废管带等)约6.7万吨,每年还在以1.9万吨的速度增长。⑤作物秸秆综合化利用问题。我省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约万吨,但综合利用率仅为10%(全国约为50%),其中,饲料化利用率仅6.5%,能源化利用率仅0.15%,大部分秸秆被直接还田或焚烧,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转型升级
要着力突破当前我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困境,仅从改变农业发展方式粗放角度是难以突破的,必须予以全盘统筹兼顾,以发展全区域生态循环农业为抓手,实现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促增收,解决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王牌不王”的问题。刘赐贵省长指出,全省上下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省委副书记李军强调,必须狠抓生态循环农业,以此带动海南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海南农村实现绿富美,更好地落实生态立省战略,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主要对策建议如下:
1谋划布局,完善*策,夯实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以“两区”(特指是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主平台,综合分析资源禀赋、环境承载、消费需求、发展潜力等因素,优化种植业、畜牧业生产结构,落实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策,合理布局畜禽养殖、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和有机肥加工、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三沼”综合利用等企业,加快构建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二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补偿*策,建立生态农业项目专项资金,扶持生态循环农业设施建设和关键技术推广,充分发挥*策和财*资金的导向作用。把农业“两区”建设与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所有农业项目都要按照生态循环农业理念、要求和标准组织实施。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循环农业开发,逐步建立以生产经营主体投入为主导、*府扶持为导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集约节约,生态优质,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条件
一是发展设施农业和清洁能源。推广优质高产的设施农业新品种,推广应用喷灌滴灌、肥水同灌、钢管大棚、避雨棚架等生产设施,夯实设施农业装备基础,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水平。二是打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歼灭战”。全面完成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达标验收;完成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畜牧业生态布局和结构优化,按照农牧结合、生态循环要求,建立和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引导“牲畜上山、水禽上岸、园地养鸡”,实现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三是继续抓好肥药控减工程。加大商品有机肥、沼液、绿肥、秸秆等有机肥料的应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领域和范围,严格控制氮肥使用量;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融合和高效环保农药推广力度,努力减少农药使用量。四是努力提升农产品品质。落实“生态优先,安全为要”的要求,完善“五个一”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机制,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扩大“三品一标”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总量和产业规模,发展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3优化结构,调整方式,促升级优布局保生态增效益
据省农业厅统计,海南全省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产业有13个,但从综合效益上看,亩均纯收入低于0元的就有6个;而亩均纯收入在元以下的产业种植面积达多万亩,占种植业播种面积的50%左右。诸如橡胶、甘蔗、木薯、水稻等应按达到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优布局、保生态、增效益的目标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要规模更要效益,海南适合发展小而精的农产品,不能一味求大。在调整过程中,急需从宏观上去规划、指导结构调整,警惕各市县各自为战,出现雷同,最后导致新发展的品种再次过剩、价跌伤农的现象循环发生。
以橡胶为例,调整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建设核心胶园。对现有万亩橡胶进行结构性调整,建议选择在橡胶生产基础好、集中连片、亩有效割株多于21株、正处于收获旺期的中西部市县和海胶集团建设的万亩核心胶园,确保年产量达到40万吨。在“十三五”期间,每年重点支持建设40万亩核心胶园,民营胶园和海胶集团各20万亩,同时配套建设20%的防护林,减少台风的破坏。二是发展林下经济。橡胶中小苗生长达6年左右,可在此期间大力发展间种、套种;进入生产期后,可以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经济。重点推广以下五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①林禽模式——在橡胶园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林地生产的禽类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②林畜模式——林地养畜有两种模式:其一是放牧,即林间种植牧草可发展牛、羊、兔等养殖业。其二是饲养家畜,如胶园林地养殖肉猪,由于林地有树冠遮荫,夏季阴凉,更适宜家畜的生长。③林菜、林药(南药)、林果模式——可以间作蔬菜、南药和水果。林下可种植辣椒、牛大力、魔芋、粽叶、益智、南芪、香蕉、菠萝、木薯、粽叶等。④林菌模式——在橡胶林下间作食用菌,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同时,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⑤森林旅游模式——充分发挥天然橡胶种植区域的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胶园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产业。三是发展非胶替代种植。重点对重风区(特指时常发生台风重大灾害的区域)、亩存有效割株少于15株、旱区和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较好的老龄胶园进行调整,主要选择在文昌、海口、三亚、陵水、琼海、万宁、临高、昌江、东方、定安等市县,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油茶、蜜柚、凤梨、桑树、火龙果、构树、榴莲蜜、莲雾、百香果、瓜菜或休闲农业等非胶产业,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全面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及其效益。建议发展非胶替代种植万亩,每年重点支持非胶替代种植和开展其他农业形态经营20万亩,海胶集团及民营胶园每年各为10万亩。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省调整出来的很多橡胶林地、甘蔗地等,均可以种植杂交构树。该杂交构树在丘陵、河滩、瘠薄的土地上均可正常生长,种植3个月后就可以收获,伐后一周又萌生新枝,一次种植连续15年收获,一次投入15年产出,当年种植收获3茬,第二年可以收获四五茬,年亩产鲜枝叶8-10吨,可制干粉2-2.5吨,按照现行价格每吨2元计算,每亩土地产值可达0元左右。杂交构树粗蛋白质含量达26%,粗脂肪含量5%,含有17.5%的18种动物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可替代20%左右的草料。以生猪饲养为例进行测算,根据饲养试验,杂交构树全株经科学发酵加工处理后,可以替代全价饲料比例高达30%,用杂交构树作为原料配合的饲料每吨可节约成本元,按照每头猪使用千克配合饲料计算,可以降低每头猪的饲料成本54元,提高养殖效益20%。目前构树产业已列入林业部精准扶贫项目,可以获得*府的财*扶持,特别适合于海南岛西部干旱地区。
来源:《今日海南》年第5期
编辑:曹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