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样才能治好 https://m.39.net/pf/a_6159813.html来源于网络
首先需明确的一点是,房地产税的使命是“摆脱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与“合理分配”,不是楼市的调控手段。
目前为止,在网上所流传的关于房地产税如何施行,都只是人们的猜测。部分地区房地产税开展试点这是一件大事,甚至可以说在未来可以被列为最重大的经济事件之一,有着其标志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如何处理资本,怎样利用和管理资本势力等重要的问题都只能在摸索中前进。房地产税如何征收、如何实施,其难度难点对施政精英们来说是最头疼的问题,弄不好是会被骂死的。
目前关于房地产税所能够确定的逻辑只有两个——“房住不炒”和“共同富裕”,在(房地产税要来了)里已经介绍过了。
房地产税的使命是改变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高依赖性,它包括了与房地产相关的一切的税收总称,涵盖了房地产增值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契税等。
官方既然选择使用了“房地产税”,可能考虑到还包括“土地使用权人”,不完全是房产所有人。
它是一种与土地财政不同的长效税收机制,而土地财政则是中国在财政困难中摸索出来的路,或者说是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在不断的协调、妥协出来的结果。
“土地财政”是观察中国宏观经济走向的重要视角。但是,在舆论的宣托下,土地财政逐渐被妖魔化。土地财政本身不是洪水猛兽,真正的问题是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
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认为“发达国家都没有土地财政”,以为“土地财政”是中国独有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土地财政的概念在国外是“LandValueCapture”(LVC),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英美等国的政府部门都对LVC进行了大量长期深入的研究,充分肯定了LVC对于促进城市发展的正面意义。
以美国为例。美国与英国打了独立战争后独立,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正式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美联邦政府成立之初,由于在战争期间发行了大量的国债,导致债务和利息占用了大部分的预算,国库严重亏空,入不敷出,信用岌岌可危。
为此,前后出台了《关于西部土地测量和出售法令》和《西北法令》,打算通过出售公共土地来偿还债务。然而,当时美国的绝大部分土地都掌握在私人的手中,“公共”的并没有多少。
“瞌睡有人送枕头”,信用即将崩塌的美国迎来了它们的“国运”,也就是“拿破仑战争”。
来源于网络
法国的拿破仑因为决心与英国开战,竟然决定将面积高达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以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政府,相当于每平方公里只有7美元。
美国借债购地后,便着手于利用这片广袤的公共土地盘活国库,开启了大规模拍卖模式来偿还巨额债务,为此甚至支持投机商贷款购地。
路易斯安那的土地被大量的土地投机商抢购,然后被切分成小块,转手卖给了置业者。也因此开启了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铸就了新移民的“美国梦”。
之后,美国的领土开启了扩张模式,不但从西班牙手上夺下了佛罗里达,又与英国签约把领土延伸至大西洋沿岸,美墨战争以后,美国又购买了95万平方英里的墨西哥国土,控制了加利福尼亚金矿。
这些新增的领土都是公共土地,美联邦政府获取了大量的土地支配权,以此拍卖获取了巨额收入。这就是美国的土地财政。
年,美国爆发内战“南北战争”。次年,林肯颁布《宅地法》,间接推动扩大了土地私有化。这部法令的颁布是出于战争的需要,以此获得广大的中下层民众的支持,保障战争的胜利。但是,这部法令实际上将大部分国有土地以几乎免费的方式分配给了新移民,这也导致了美国“土地财政”的终结。
所以,土地财政之所以在美国被终结,并不是因为“房产税”,而是因为“土地私有化”。
来源于网络
关于中国的土地财政在(新中国房地产三十年)里已经介绍过了。那么,对于国内而言,重要的不是取缔“土地财政”,要做的是控制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于依赖,督促地方回到做大税源、发展产业,以税收收入增长支撑财政实力的路上来。
部分地方的经济陷在了“地方通过控制土地出让做大土地出让收入”——“财政收入增长,政府没有动力发展税源”——“税收收入原地踏步,土地收入高歌猛进”——“税源没有增长,为了实现财政增长不得不继续做大土地收入”的恶性循环中。
可见,土地财政或许可以挽救一个国家,但是土地财政并不利于经济增长。
土地财政在一个国家的非常时期,如建国初期、债台高筑时挽救财政危机,但一定是一个紧迫的手段,绝对不是长效机制,甚至可能会引发危机。比如美国的土地财政也曾出现过三大问题:土地垄断租金、土地资源错配以及货币和银行信贷失控。
它是一种不可持续的透支方式,而不是一种长效的、稳定的收入。回归到房地产税,是迟早和必然的。
来源于网络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却极度不平衡,这也是分化。典型的三大都市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新确立的成渝都市圈。这里面很多城市吸纳了全中国大量的流动人口,房价也因此水涨船高。也因此有了“躺赢”一说——有人在一线城市奋力拼搏半生,收入也追不上一线城市高涨的房价;而有的人,生于一线城市,所以不必努力照样过得惬意。
如此,就产生了一个社会问题:“一个人出生在不同的地方,命运是否就该大相径庭?”
中国的核心城市就那么多,原住民的“躺赢”是否有那些前仆后继“北漂”“追梦”的年轻人“供养”的因素?
对此,网络上有一句总结:“一个城市的外地人越多,这个城市的原住民的生活就越好。”
房价就像是筑起了一道长城,这道“天堑”需要6个钱包去付出,还要半生的工作去偿还。房价也把发达城市里面生活的人一分为二——一面是早前扎根于这些城市的人,他们做了房东;而另一面是初来乍到的“后浪”。
后来者租住着房东的房子,却要被他们拍着肩膀劝说:“你一个人的努力,怎么可能跟我几代人的付出要求平等?努力吧,年轻人。”
来源于网络
当然,这些人只是个别,并不代表全部。但是,后来者为了买房拼命工作,提高收入,工资低了买不起房子,工资高了却还要缴着个人所得税,而房东又不给人开发票,是不需要交税的。
这是“分配”上的错误。所以,国家颁布“房地产税”是迟早的,也是必然的。这符合“共同富裕”下的“三次分配”机制,目的是为了公平,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楼市调控”,更不是为了“取缔土地财政”。
真正能决定房价涨跌的不是房地产税,也不是土地财政,而是货币和供需。
供需的本质参考的是空置率、房租价格和出租率,以及本地有多少大学,学生毕业以后有多少人愿意留下,在本地的年轻人是不是想离开……人口的增长才是真正能决定供需的因素。
这些在过去或许有些不一样,比如县城里没大学、没工作机会,房价却高涨的情况等等。但是,这些情况是货币这个因素在作祟。
货币超发所带来的结果是房子这个蓄水池跟着水涨船高,这也就是所谓的泡沫。而蓄水池的作用是吸纳货币,防止这些超发的钱流到其他地方,比如菜市场的鸡蛋、蔬菜、大米,商场里的棉衣、棉鞋,甚至路上跑着的公交车、出租车。这些同样是人们的刚需。超发的货币大量流入会导致民生出现大问题,所以蓄水池是必要的。
想要判断未来房价涨跌,就要盯着货币有没有严重超发、有没有流入到楼市里。
货币超发的情况在未来是很难的了。当下,全球货币超发,我国依然控制着货币增量,同时又严控增量货币流入楼市,这才是楼市“寒冬”产生的根本。这么做的原因是让人民币走向世界,也就是新闻里常常提到的“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就注定了货币不能一直大规模放水,这不是感觉出来的,想了解的朋友可以查查去年到现在的数据,看看M2到底增长了多少。况且,就算是放水,在国家大力度的调控之下,这水也没放进楼市里。
房地产税试点出台的目的不是为了遏制房价上涨,准确来说是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房价上涨。最终决定房价是否上涨的根源只有货币和需求,也只有这两点才能真正阻止房价是否上涨。
非投资建议
关于“房地产税”试点城市的细则情况谁也不知道。当下提出的房地产税是一个大框,这是可以确定的。它会像契税一样,国家虽规定了3%—5%,但各地区和城市有着不同的实施方案,比如有的地方是1.5%,有的地方是3%,但是没有会达到5%的。
房地产税也该如此,因为城市与城市之间是有差距的。
在房地产税试点城市实施初期,可能会体现出很大的威力,短期内是利空的,主要影响到了预期,这是源于人们对房地产税的恐慌性所致。但是,中长期去看的话,该涨的还是会涨,该跌的依然会跌。房地产税无法阻止分化,只会加速分化。
楼市是分化的,在热点的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税出台后,或许会推高租金。房东缴纳的房地产税很有可能会转嫁到租房者身上,这种情况将可能出现在城市的核心地段,而非核心地段的远郊等地则不会出现明显的租金上涨情况。当然,国家如果大力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共有产权”等住宅可能会缓解这种情况。
来源于网络
个人猜测,房地产税城市在初期税费应该不会太高,应该不会高于租金收入,否则不符合“共同富裕”这个大背景主题。再次申明,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杀富济贫”。
房地产税开证以后,以及会掀起一波置换潮,“老破小”将会被大众所抛售,品质房的销量会增高,这也就是“该涨的涨,该跌的跌”。
阿西莫夫有个很有趣的电梯效应——
假设有一名年代的科幻作者(文章中阿西莫夫以第一人称举例),他通过某种途径得知了近未来的百层高楼的存在,他开始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思在摩天大楼中的生活情况:
首先,爬楼层很辛苦,所以大厦里的人会不愿离开大厦,所以大厦会发展出独立的经济体系;这摩天大楼里也会有文明人生活的必须设施,比如餐厅,理发厅,健身房等,因为大多数人不会爬太多层,所以这些设施会几层就循环出现;
大楼需要物资供给,所以会有一套专门的物资运输系统如同生命线一般工作,对应的楼侧面会有收取这些物资的门存在;在低楼层房间的租金会比较高,因为走到地面更加简单;
而在高层的穷人们要在楼与楼之间来往,所以两栋邻近的大楼间会有桥梁,如果要到达地面,可能是坐一个螺旋的滑梯,而上楼可能就要每上几楼就在休息室休息一下。接下来还有可能会去想这栋摩天大楼是怎么盖出来的……
来源于网络
房地产税如何征收,谁也不清楚,不过是猜测而已。就像“摩天大楼”,当“电梯”出现后,再去看,这些猜测或许在有了电梯以后变得毫无意义,甚至错的有些荒谬和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