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费是多少钱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89217.html能做的都做到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乐开了花
——中国地震局帮扶甘肃省永靖县脱贫攻坚记事
■本报记者肖艳鹏
丹霞地貌,高峡平湖,黄土地广袤,黄河水奔腾,随着汽车沿兰永公路西行,一幅苍茫而绚丽的画卷在记者眼前铺开。这里是甘肃省永靖县,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黄河流穿县域,却没能给这里带来宜居的水土。永靖县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全县总人口20.87万,其中农业人口占78%。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万,主要分布在东西山区,贫困发生率为27.26%。
从年开始,中国地震局就对永靖县进行帮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地震局更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力求精准扶贫。中国地震局、甘肃地震局先后选派13名优秀干部到永靖县挂职或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仅年以来,中国地震局就直接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累计余万元,协调帮助引进资金近万元。永靖县从生态、农业、产业、教育到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2月,永靖县提前退出贫困县序列。
“班老师”们年年都来
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10月12日,记者来到永靖,发现很多民居只有倾斜向院内的一侧屋顶。中国地震局驻永靖县三联村第一书记陈家乐向记者解释:“这种屋顶结构是为了让雨水流向院子,这里干旱缺水,人们要把雨水收集进水窖做饮用水。”
原来,永靖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县内海拔高低相差悬殊,邻近黄河的地区水源充足,东西山区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地质灾害频发。永靖县的经济发展同样不平衡,中部城区经济条件尚佳,而东西部山区却深陷贫困。
“你看沿山路的管道,是自来水管道。”陈家乐说,“自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两不愁三保障’都已实现,山里的村子家家户户都通了饮用级别的自来水,用水窖装雨水的历史结束了!”山路蜿蜒没有尽头,这管道也通向四面八方。
“只要群众需要,能做的都做到了,不能做到的也踮起脚试了试。”中国地震局挂职干部、永靖县副县长徐鑫介绍扶贫工作时感慨道。永靖县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用科技手段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中国地震局采取的重要举措。他们将农科院专家请进来,治虫害、育新品、传授农作物培植技术和牛羊养殖技术等,从科技、产业、教育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帮扶,今年以来,与中国农科院、甘肃省农科院在永靖县共同建设草莓专家工作站1个,涵盖苹果、花椒、牛羊养殖等九大产业的示范基地12个。
在三塬镇花椒改造提质增效实验示范园,记者见到了第一批接受技术改造的示范户肖海学。他向记者介绍改造情况时,腼腆的笑容难掩兴奋,改造后的花椒园产量翻了一倍还多。但是,当初徐鑫请来甘肃省农科院花椒学科专家团队时,种植户们并不想冒险尝试——密集的花椒树已成年,每年都能开花结果,给挖掉了怎么行?
种植户们也不是对专业技术没有需求:“如果你把流胶病给治好,我们把你当菩萨供。”想到刚来到三塬镇,村民们跟他说的这句话,甘肃省农科院花椒学科专家团队副研究员班明辉百感交集。流胶病被称为“花椒的癌症”,花椒树到挂果的时候,染上流胶病就整棵树死掉,让人痛心不已。花椒种植是三塬镇的支柱产业,全镇种植花椒2万多亩,流胶病是困扰当地种植户的最大难题。其实,密不透风正是流胶病的主要致病原因。
7月,甘肃省农科院花椒学科专家班明辉在指导种植花椒
经过耐心劝说,扶贫干部和农科院专家反复打包票“绝对不会让群众受损失”,37岁的肖海学决定赌一把,拿出5亩地中的1.2亩接受花椒种植技术改造。针对树龄老、栽种过密、相互传染等原因,班明辉率领团队实施了疏苗、修剪、拉开枝杈距离等“高光效整形修剪”技术,改善了花椒树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与周围的花椒园相比,示范园里的花椒树略显稀疏,种植户们暗暗观望。今年夏天,这些花椒树结出的果又多又密,而且上上下下的果实都是红的,颜色鲜亮。花椒树少了,劳动量还能相应减少,流胶病也控制住了。肖海学说:“去年这片1.2亩的花椒园产量是98斤,今年的产量是斤出头,品质也提高了。按照专家的指导好好打理,明年我有信心产量达到斤。”
干花椒可以储存3年,遇到价格波动可以待价而沽。肖海学决定把剩下的花椒园都改造了,明年不出去打工,就在家仔细经营花椒园,还能照看好家里。
“大家路过我的园子时都停下来看一看、问一问。他们说,明年班老师还来不来,帮我们也改造一下!”肖海学说。
“新技术的推广难度很大,这个示范园就像一个火种,让大家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好处,群众说有效,才是真的有效。有了肖海学示范园的基础,明年的工作就好做多了。”三塬镇党委书记唐致富感叹。
那么,明年班老师还来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光有班老师,还有更多的农科院专家,致力于改良老花椒园、培育优质的无刺又抗病的花椒品种,并且要把花椒种植户都培养成土专家。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帮扶种植户的政策将接续下去。
在花椒育苗基地,徐鑫也说了种植合作社长期运营下去的打算:“创建育苗合作社,就是考虑既能更新花椒种植户的品种,又能卖钱,延长产业链,提升造血能力。”
而在三塬镇草莓种植园区,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专家则在冬暖大棚里采用无土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育多个草莓品种。“什么叫好的品种?”该研究所研究员周厚成说,“对农户来说,效益最高、卖钱最多的就是好品种。除了要考虑口感,还要考虑抗病性、成本,我们不仅要让农户脱贫,而且要致富。”
两年间,专家们已为果农引入12个品种。草莓大棚主打采摘经营,与旅行社合作,吸引来自兰州及周边的游客,日最大接客量达到2万多人,一个草莓大棚的年产值能达到10多万元。草莓育苗的时候还可以套种西瓜,增加收入。座大棚吸收约人固定就业,贫困户在大棚务工,能获得每年约3万元的务工收入,此外,村民还能得到合作社分红和土地流转收入。
在岘塬镇苹果经济林改良示范园,中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改造提升果园亩,新建苹果标准园40亩,引进新品种,采取矮化密植、高光效树形、行间生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技术。
在永靖县牛绿色高效安全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殷宏介绍,经过试验测算,采用高效安全养殖技术的牛平均每天比对照组的牛多长4两肉。该所带来的日粮添加益生菌制剂技术,可以促进牛健康生长,同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是绿色高效安全的养殖技术。研究所专家们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操作演示等措施,为养殖户解决养殖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推广良种和科学的养殖技术。
“土蛋蛋”是个金蛋蛋
持续增收不再只是梦
“金蛋、银蛋,不如我的土蛋蛋。”这是流传在永靖东部山区的一句俗语。这里的“土蛋蛋”指的就是食用百合。我国食用百合和药用百合以兰州产的最为出名,徐顶乡等东部山区3个乡镇是原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的“兰州百合”原产地域。百合需要生长3年才能长成,挖掘出售,而出土后又难以长期保存。生产周期长、储存周期短的矛盾成了村民增收的痛点。针对这个问题,徐顶乡三联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从年起便筹资建冷库,购买百合加工和真空包装生产线,成立百合服务中心。村民可以免费储存百合,实现错峰销售,再也不用蹲在路边贱卖百合。
在徐顶乡三联村金土蛋合作社百合加工车间,务工的村民在包装新鲜百合
54岁的孔令文家住三联村下庄社。去年,他在百合跌到每斤6元时,把剩下的十几篮子百合存进了冷库,3个月后,以每斤6.7元的价格出售,孔大爷感到很满意。年后,百合价格稳步提高,孔大爷一家的土地,除了在轮作期的以外,都种上了百合。他家已于年稳定脱贫,走进他家小院,梨树上缀满果子,墙上贴着瓷砖白净发亮,屋内铁炉子烧得正暖,家具整齐摆放,窗明几净。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也住上了好房子。孔大爷的老伴儿沏了茶,给每个杯子都加了大块的冰糖,她想好好招待上门的扶贫干部们。
村民还对扶贫干部参与建立的徐顶乡合作联社连连点赞。徐顶乡合作联社打造了“怀钰”百合品牌,注册了“徐顶鲜百合”微店,与快递公司合作,拓展电商销路。村民逐步有了自己的冷库、加工车间、商标、包装、网点,百合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去年10月,扶贫干部把百合推介会开在了北京,向北京市50余家餐饮企业、机关食堂推介永靖的百合,进一步探索永靖百合进入北京餐饮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拓展百合市场、发展百合产业打下了基础。
刘家峡镇新建的黄芪饮片加工厂
在中国地震局的帮扶下,刘家峡镇新建了黄芪饮片加工厂2个,带动42个贫困村种植黄芪,年产值约0万元,吸纳多名群众稳定就业。三塬镇两合村建立了有机黄芪烘干车间和香菇生产基地。新建香菇种植大棚8座,配备香菇菌棒生产线、烘干机、灭菌柜等先进生产设备,使该村的香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年生产菌棒万棒、年产香菇万公斤,年产值约万元,带动当地群众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种植,促进广大农户持续增收。
“3+4”应急救援体系全覆盖,因灾返贫防火墙筑起来
除了扶持产业发展,中国地震局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