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鸡蛋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脱贫攻坚进行时那伏村盛开三朵致富花 [复制链接]

1#

5月的凌云县那伏村,山川披新绿,春色满田间。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韦应吉在自家桑园里忙活起来。望着连片苍翠欲滴的桑叶,他喜上眉头。去年,这块50亩的桑园给他家挣了10万元。

早些年,韦应吉在广东打工时由于操作机械不当,不幸的被割掉整个右手手腕以下部位,烙下了残疾。从此,他无奈踏上返乡之路。

“桑蚕改变了我的命运,也给我创造了财富。”韦应吉说,年开始,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干就开始发动群众种桑养蚕,大家纷纷响应。当年,他这个寨子的群众一下子就种上了多亩桑园。年底,大家普遍反映收益不错。

这下子,韦应吉可乐坏了。养蚕是个轻活,见效又快,何不放手去试一试?

从最初在自家田地种上3亩发展到流转村民土地种上50亩桑园,从最初的收入的几千元增加到十万元,韦应吉一路高歌。

身残志不残,韦应吉的养蚕事业激励了村里的很多群众,加上几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养蚕产业的扶持,那伏村的群众纷纷加入养蚕大军。

“感谢政府,不仅给我们建设了标准大蚕房,还免费送来桑苗。”桑农王丰辉感怀感激地说。

如今,那伏村桑农已达到户人,桑园总面积1余亩,年全村种桑养蚕收入多万元。自年以来,有10户贫困户48人通过种桑养蚕实现脱贫出列。

走进那伏村,满山遍野的油茶树绿意盎然。在该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门口悬挂着一张醒目的油茶农民合作社牌匾引起笔者的好奇心。走进一看,各种规章制度应有尽有。

那伏村支书黄忠壮介绍,今年该村党支部成立了一家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运营。由村里的党员、组干负责日常运营管理,鼓励贫困户参与到油茶项目中来,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那伏村油茶面积高达多亩,种植油茶历史悠久,但是村民仅限于自给自足,油茶产量和收益都不高。为改变散种自给的局面,形成规模化产业链。那伏村党支部从年开始就发动群众参与油茶低产改造项目。期间,该党支部和县长江天城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公司免费提供油茶肥料和管护技术,并以保底价收购油茶果。同时,党支部负责统一管护和收购。如今,该村已经把散种的油茶林打造成油茶基地。

“平常在家,我就是做做家务,想去打工,又没什么技能。现在有了油茶基地,在自己家的油茶林打工,一天能拿到元的工钱,年底还享受分红。”今年46岁的贫困户罗金凤对脱贫充满了信心。

“与我们合作的公司承诺以一斤高于市场价2毛的价格收购村里贫困户的茶果,并以一吨茶果元返利给村集体经济。”该村第一书记陈家圣介绍,成立合作社,一来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二来增加群众的收入。另外,壮大村集体经济。

百香果种植也是那伏村的扶贫主导产业之一。百香果产业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市场前景好、风险小、利润可观,该村依托村里实际,年4月通过流转村民土地种上了80亩百香果。当年10月份已经迎来收获期,并且收入可观。

那伏村党支部书记黄忠壮说,当初,百香果种植也是当地村“两委”率先搞起来的,目的是先尝试小规模种植,如果有收益,就发动群众大量种植。平时,他们都是聘请村里的贫困户到果园里打工。

立夏已过,看到,基地里一颗颗百香果树藤结出鸡蛋大般的果实,黄忠壮喜上眉头。“下一步,我们打算成立百香果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更多的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奔康。”黄忠壮在开心地勾勒村里的发展蓝图。

文字:牙宏威黄文婕

图片:凌云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谢永翠

监制:黄元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