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ST安控一则公告,引起了监管的警觉,直指公司此举是否涉及规避创业板退市新规的情形。
秀“保壳”财技?
12月8日,ST安控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变更的议案》,拟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ST安控称,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方法初始确定为成本计量模式,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公司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根据相关规定,公司拟自年12月1日起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计政策变更后,公司将按评估机构出具的相关投资性房地产评估结果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根据公告,本次会计政策变更不会导致公司最近一年已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后盈亏性质出现改变。本次会计政策变更不会导致公司尚未披露的最近一个报告期盈亏性质发生变化,且公司预计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最近一期经审计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比例将不超过50%。上述议案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主营业务为自动化、工控安全、智能制造等领域的ST安控,为何突然要对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进行变更呢?答案很可能与“保壳”有关。
12月10日,深交所发出
年12月修订的创业板退市新规中的财务类退市指标为:
1、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一亿元;
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3、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4、其他认定的情况。
财务数据显示,年至年,ST安控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但由于公司营业收入仍保持在1亿元以上,暂不触碰退市新规的红线。
让ST安控“不安”的是其净资产的指标。数据显示,自年以来,ST安控的资产负债率急速攀升,从年的62.83%攀升至年9月末的90.74%。截至今年三季度末,ST安控的股东权益合计为2.61亿元。
若按照资产负债率的攀升速度计算,ST安控距离资不抵债恐不远了。
从会计角度分析,由于我国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远高于其历史成本,因此通过由成本模式计量转变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可以达到多重效果,比如可以明显增加企业当期的利润,将大大增加其账面净资产、提高偿债能力等。
不难推测,一旦上述会计政策变更,ST安控账面净资产将因房地产科目而大增。对此,深交所要求ST安控披露截至年11月30日的净资产规模等,以及量化分析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净资产的影响等。
核心房产已被查封
ST安控公告显示,此次会计政策变更涉及范围有5处房产,分别在北京、杭州、郑州。
其中,位于杭州的房产地块面积最大,为7.48万平方米,是所涉及范围中最核心的项目。然而,记者注意到,该项目已经被查封。
回查公告,“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福城路号”,正是ST安控年募投项目“杭州智慧产业园项目”的具体地址。
彼时,ST安控称,该募投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一体化RTU9万台,模块化RTU4.2万台,年销售收入约为6.34亿元,项目年净利润约为万元,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约为16.67%,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约为6.96年(含建设期)。不过,ST安控设想的蓝图,早已面目全非,该产业园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此前,ST安控在回复深交所关于公司半年报问询函时称,“杭州智慧产业园项目”原建设投资预算为3.43亿元,实际投入则达4.99亿元,超出预算金额1.56亿元。即便超额投资,“杭州智慧产业园项目”仍难以为继,其业态性质发生改变,从原自动化产业园变更为从事高端医疗机械、药品研发生产的医药产业园,但招租效果并不理想。
ST安控于9月22日披露,改变业态后,园区将招租有规模、有实力、高质量的医药企业入驻,集聚医药产业生态资源,探索持证转化发展模式,聚焦园企共生高质量发展,将园区建设成为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持证转化先行示范产业园。截至目前,园区地上总建筑面积为5.60万平方米,已出租面积2.10万平方米,入驻率约为37%。
不仅如此,据披露,ST安控以杭州智慧产业园抵押形式向交通银行杭州西湖支行、杭州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取得贷款,因公司贷款逾期未偿还,杭州智慧产业园已被查封,待上述影响消除后,公司将抓紧办理产权证书。
ST安控麻烦不断
近年来,ST安控深陷困局,麻烦不断。记者梳理发现,自年以来,ST安控累计收到的深交所的
不久前,ST安控于12月1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俞凌构成内幕交易违法行为,新疆证监局拟对俞凌处以50万元罚款。
新疆证监局认为,ST安控科技9月8日发布的《关于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属于证券法中所列重大事件,构成证券法规定的内幕信息。在本案内幕信息公开前,俞凌与罗某、王某电话联络并泄露本案内幕信息,罗某、王某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存在利用内幕信息交易“安控科技”股票的行为。
今年2月,深交所还就安控科技子公司失控未及时披露,对公司出具监管函等措施。
ST安控当前的困局,是俞凌主导ST安控此前盲目扩张并购种下的恶果。年,俞凌出资万元与他人合伙创立安控科技。年初,安控科技(ST安控前身)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其股价一度高达64.80元,俞凌的个人财富一度接近10亿元。
在上市刚满三个月后,安控科技便拉开了激进扩张的大幕,先后向15家公司发起了并购,涉及建筑工程、石油天然气设备、互联网软件、智慧城市、安防等多个领域。仅在年,安控科技就实施了17笔投资,除收购外,公司还不断对子公司增资、投资设立新公司,截至当年底,其子孙公司多达30家。
激进的扩张曾给安控科技带来“高光一刻”。年,安控科技总资产达42.48亿元,是上市前(年底)的7.26倍;公司营收达17.66亿元,同比增幅达88.99%,规模是年的5.22倍。
但风险随之而来。年,安控科技巨亏5.50亿元,公司包括商誉减值在内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5.39亿元。年底,俞凌选择将公司实控权让渡给自然人徐辉,但不久后二者矛盾爆发。
今年5月,债权人向法院提出对ST安控进行重整的申请。ST安控表示,公司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公司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6月,ST安控公告称,公司拟向宜宾中院申请预重整;8月,宜宾中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程序;10月,ST安控公告,宜宾市叙州区创益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确认中选ST安控的预重整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