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鸡蛋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018中国房地产销售金额TOP100
TUhjnbcbe - 2024/2/25 16:57:00

摘要:今年销售金额TOP的位次争夺终于落下帷幕,最终没有销售目标的碧桂园以亿元再次位列榜首,万科和恒大以前者的胜利按下榜眼之争的暂停键。

备注:

1、企业全年数据统计对于过往单月数据有所调整;

2、企业全年数据统计口径并不仅限于上市平台数据。

观点指数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经济成绩斐然。同时,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房地产行业也经历了一幕幕高光时刻。

这一年,国内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继续处于中高增速的过渡期,而房地产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也出现了相应调整。

具体而言,“房住不炒”依然是调控的主基调,在此基础上,限售、限购、限贷、限签、限价等政策持续升级,过去没有调控的城市也陆续加入,调控范围逐渐由一二线向三四线城市扩围。重重压力之下,中国房地产继续砥砺前行。

不管是“拐点”、“白银时代”,还是要“活下去”,房地产行业都在用简洁明了的词语表达对市场最直观的感受。

过去的一年,观点指数也继续对行业关键数据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分析,并在年即将到来之际,面向全行业发布,旨在展现地产企业过去一年的发展图谱。

宏观印象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内经济增长创下了多个纪录——过去的5年时间里,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速超过7%,为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了超过30%的力量。

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跨过80万亿元的门槛,为亿元,增速达6.9%。不过,进入年,有多项经济指标回调。其中,1-11月工业增长速度是6.3%,比1-10月小幅放缓0.1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比1-10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出现0.1个百分点的小幅回落。这也意味着,过去一段时间内依赖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面临拐点。

短期来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叠加更加严峻复杂的国外环境情况下,“稳”是我国经济今年的特定主题。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行业同样要“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回顾行业发展,从年深圳土地拍卖槌起,中国房地产的商品化进程才真正开始。那一年,房地产业的产值为.62亿元,在GDP中占比3.14%。经过32年的发展,截止年,房地产业的产值上涨至.7亿元,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为6.51%。

这也意味着,32年的时间里,房地产业的产值规模增长了.74倍,而GDP规模增长是67.94倍。换句话说,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比国民经济的速度要快得多。

具体到销售规模来看,上述增长会更加直观一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年以前,中国商品房销售额均处于千亿以下,-年销售额在0亿元-亿元之间。进入年,商品房销售额几乎以每年1万亿元的速度直线增长。年达到最高峰,为亿元。

刚刚过去的年1-11月为.1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4.8%,办公楼销售额下降6.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0.2%。

可以看到,在国内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大主题下,房地产行业也需要从单纯追求规模和增速的包袱中挣脱出来。

年,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不断升级完善,各种调控政策密集出台。

据市场研究机构数据统计,年至今,房地产调控政策合计发布高达次,远远超出年的次,预计全年大概率会突破次。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从调控方向来看,本轮调控依然覆盖全国范围,不过逐渐加大对城市主体作用的强调,由过去的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以及非热点城市群下沉。具体而言,年1月5日,兰州市对部分区域取消了住房限购,落实分类调控、因域施策,提高调控的精准性。

12月24日,住建部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到年要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同时,着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主体责任。

因此,不仅是“稳”,因城施策、长效机制等调控逻辑,也会在年得到延续。

行业扫描

1、“稳”字当头,房企“稳中求进”中难题待解

12月份虽然有个别城市发布房产政策,如广州允许年3月30日前出让的商服类项目可售予个人;珠海斗门、金湾两区对外地人不再限购;山东菏泽取消新购住房限制转让措施等,但以此来解读成是楼市松绑的话,未免显得过于乐观。

回首过去,本轮调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持续时间之长,可谓罕见。年四季度调控政策开启,尔后限售、限购、限贷、限签、限价等政策持续升级加码,一直到年都尚处于这轮调控中。从住建部12月24日的会议来看,年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依然是不变的目标,因此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本轮调控仍将持续。

在房地产行业的“稳步”发展中,房企也极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冀望“稳”中有“进”。不过从数字端来看,还有很多难题横亘在前,亟需突破。

首先是销售均价渐趋平稳,可供获取的利润空间缩小。观点指数整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发现,过去的年1-11月,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同比下降超过﹣4(包括-4)的有2家,分别为温州和金华;跌幅处于-4到0之间的有10家,大多数为二三线城市,仅有广州1个一线城市在列,同比下跌1.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上涨0-10的城市最多,为49个城市;上涨超过10的有9家,其中最高的为海口,对比去年同期上涨18.8。可以看到,年调控政策成效明显,除了个别城市外,价格上涨已经比较平稳甚至出现下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盈利空间收窄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房企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则是到位资金的捉襟见肘。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对比过去25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到位资金同比增速出现明显的下滑,由年1-3月达到最高点的21.9%,下降至年1-2月最低3%。

到手的资金不断缩水,这也使得房企在投资上显得尤为谨慎,特别是在拿地上。

进入年,房企累计用于购置土地的价款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其中,购置土地价款同比增速最高的时候为年1-8月,累计增速为23.7%,购置土地的价款则累计为.91亿元。

年1-12月,土地成交累计增速最高为49.4%,累计成交价款为.39亿元,这一数字也远远高于今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土地面积购置上,面临同样的境况。和年对比,年房企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增速也出现了回落。

土地和钱是房企立身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而人往往是连接二者的主观存在,因此当找不到钱,拿不到地时,责任只能落实到个人身上。因此今年以来,房企高管离职人数也刷新近5年新高。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数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离任的高管人数已经超过名,涉及上市公司家。

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寒冬中的行业融资图谱

为了度过寒冬,各家房企也使出浑身解数。

概括而言,进入年,在去杠杆的金融现实下,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管控房企融资,控制债务规模,在融资政策端的围追堵截中,过去房企最为倚重的银行贷款开始收紧,信托贷款、海外发债等通道受阻。

从融资历史来看,房地产融资收紧及放宽经历了数轮反复。比如,年8月,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进行严厉调控,同年,定增、公司债等房企融资通道几乎被堵塞。8个月后,以地产项目融资为目的的定增核准通过,房企股权融资正式放开。

进入年8月后,在新一轮的调控政策下,房企以项目融资为目的的定增通道关闭,随后监管层对房企发债的审批尺度更为严格,而且持续至今。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综合整理

长时间的资金缩流,让房企发现依靠外部资金已经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业务发展挖渠引水。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快推货,通过加快销售回款回笼资金。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年1-11月,房地产本年实际到位资金合计.22亿元,同比增长8.9%,环比增速下滑0.1个百分点。其中上年资金结余、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是主要的到位资金来源,分别为.38亿元、亿元以及亿元,占总实际到位资金的比列依次为28.2%、24.22%和23.7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具体来看,受调控政策影响,虽然个人按揭贷款和定金及预收款累计值的增速出现较大回落,但是依然是房企实际到位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年7月以后,定金及预收款累计值占房地产行业实际到位资金的比例基本位于20%以上,年1-11月达到最高的23.7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自筹资金的累计增长速度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波动上涨趋势,其中年1-2月至年1-9月的自筹资金累计值同比增速均位负数;年1-4月后,可以看到录得较为可观的上涨,最高为年1-9月的11.4%。

3、资源集聚,优质房企抢占关键赛道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及施压,让房地产行业的分化更加严峻。对比而言,排名靠前的房企更具规模优势。

年,流向房地产的资金受到严厉监管,不少银行对借款的房企设立较高的门槛,过去是只对百强房企放贷,而现在更多的会看行业前三十名。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从观点指数监测的重点上市样本企业来看,年上半年合计融资额约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约9%,这一增速也远高于行业到位资金4.6%的同比增长速度。因此可以看到,重点房企在融资数额以及融资增长上还是占据相当的优势。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具体到企业来看,今年上半年14家重点上市房企中恒大和碧桂园的融资数额是最高的,其次为保利发展。合计来看,上述14家房企的融资总额占行业到位资金的比例也不断上升,由年的5.9%上升至年上半年的29.35%。因此可以看到融资优势在不断向优质房企尤其是规模房企集聚。

和资金同步,土地资源也在向规模房企集聚,龙头房企拿地数量相比其他中小房企更积极,优势更加明显。以华润置地为例,年1-11月,其合计收获81宗土地,总楼面面积.57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出让金亿元。而对比年同期,上述数字仅为51宗,总楼面面积.03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出让金.54亿元。

传统房地产开发业务之外,过去12个月房企也在积极布局新业务。当然,在面粉和资金中占据绝对优势的规模房企,表现得也较为积极一些。当中有恒大积极造车,万科推进物流、长租、商业等业务,以及保利的更名。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作为大众最为熟知的投资原则,在销售增速放缓、行业利润空间式微,以及融资成本高企等行业背景下,房企更需要多元化,积极分散风险。

土地观察

为了降低土地市场的热度,尤其有效抑制地价倒逼房价上涨,年开始,一线及热点城市相继祭出调控大招,提高房企拿地门槛,包括不仅限于拿地资金来源、竟配建、保证金及付款期限等。

年这一波土地限制政策继续延续,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受此影响,观点指数监测的包括北上广深、成都、海口等在内的23个重点城市中,单月土地出让金增速放缓,由年10月的同比增长.15%出现波动下滑,进入年除开1月、5月以及8月的单月拿地金额同比增长比较快以外(分别为42.47%、87.26%和36.16%),其余月份同比增速均为个位数,不少月份还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其中年9月和10月下滑最为明显,跌幅均超过40%。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统计

从各个城市推地面积和成交面积来看,两者的差值在年逐渐加大,这也意味着相比过去房企的拿地意愿相对减弱。根据市场相关机构的统计,年一二线城市合计住宅土地流标为宗,而截止年12月17日,年内流标高达宗,同比增长%。

一二线城市以外,三四线城市的土地流标率也居于高位。市场相关机构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中旬,三四线城市流标住宅土地高达1宗。高于年全年的块、年的块和年的块。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统计

观点指数监测数据显示,23个重点城市土地成交中,二线城市成为绝对主力。细分来看,年1月,二线城市住宅土地成交面积占所有23个城市成交总面积的85.94%,随后出现上涨,年5月为98.07%,年6月-9月维持在92%-94%之间。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统计

从溢价率来看,一线城市的溢价率也始终处于低位,两者的溢价率之差在年逐步缩小。这是因为随着资金收紧,房企在土拍市场中逐渐恢复理性,再加上较为严苛的土地限制政策,大多数地块以底价或者低溢价率成交。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土地市场的角逐中,中型房企变得更加积极,在规模优势凸显的当下,如何发展壮大成为它们拿地的推动因素。而一些大房企因为因为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因此对比之下利润和创收则显得更为重要。

企业论衡

1、碧桂园亿连庄,万科恒大分获榜眼、探花

不提销售目标的碧桂园,年到底会卖多少亿?在此之前,虽然碧桂园掌门人杨国强避重就轻,仅透露:“我只能这样说,年肯定比年好”,但是从亿到亿,相关的猜测已经有多个版本。随着12月走向末尾,这个答案或许已经开始明晰。

根据观点指数·中国房地产销售金额TOP榜单,年1-12月碧桂园合约销售突破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7.4%,近乎年合约销售的2.27倍,这一成绩也让碧桂园连续两年问鼎TOP榜单。

从亿到亿,再到如今的亿元,即使没有销售目标,碧桂园还是以每年0亿元的销售增长丈量出自己的销售步伐。

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9亿元。进入下半年,销售节奏则有所放缓,6-12月合约完成亿元的销售金额,下半年每月公布的合约销售金额也以权益销售代替。

在中期业绩会上,碧桂园管理层就表示要“控制速度”,相比上半年70%的去化率,下半年的指标在60%,另外全年拿地支出也将从亿元调至亿元。

不过表现在行动上,碧桂园对于规模的渴求还是没有减弱。据观点指数了解,碧桂园的拿地计划已经在二季度开始放缓,不过于12月10日的经营会上,杨国强则表示会逐步开放投资,也就是在拿地这一块会更加的积极。再加上原有的3.64亿平方米土地储备,对应超过4万亿元的货值,相信明年的碧桂园还会保持稳定的增速。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统计

碧桂园之后,万科、恒大凭借.5亿元和.1亿元的合约销售位列榜眼和探花。过去的一年中,万科从“城市配套服务商”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不断推广“美好生活”口号,郁亮也多次为相关业务站台。

年初的业绩会上,郁亮回应投资者关于量价问题时表态:“只有你们不断在提示我们是第一还是第二,第一第二早就不在我们心中了。”

虽然对于多元化业务尤为热衷,但是目前住宅开发业务还是万科创收的主力军。9月秋季例会上,万科的一句“活下去”激发了本就焦虑的行业情绪。回到行业寒冬中要活下去的现实,万科再次将稳住地产开发业务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

恒大忙着造车、打官司的同时,今年也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亿元销售目标。中国房地产销售金额TOP榜单的惯常亮点还是来自万科和恒大的2、3位争夺。

在1-10月,恒大还是领先万科.2亿元。不过在11月,凭借单月.2亿元的销售额,万科成功超过恒大,以87.4亿元的差距占据第二位。

销售和造车热闻之外,过去的一年中,在资本市场上也频现恒大的忙碌身影。11月19日,恒大再增发于年到期的10亿美元11.0%优先票据,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约9.99亿美元,将用于境外债务再融资。

另外据彭博社报道,恒大抵押香港物业融资亿港元,其中包括80亿港元的优先贷款和40亿港元的夹层融资工具。

2、亿分水岭,保利融创距离第三还有多远?

将目光从三甲中移开,可以看到亿元之后出现空缺,目前尚无房企能突破亿元。

不过对比去年,可以看到榜单第4名和第5名还是老面孔融创和保利。2家房企的合约销售额都已经超过亿元,分别为亿元和亿元,相比去年分别上涨27.1%和31%。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统计

从中国房地产销售金额TOP榜单中可以看到,年-年,TOP5的门槛值均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由年的2.87亿元、年的.27亿元一路向上,今年已经晋升一个台阶,来到亿元。其中,融创和保利保持了相对大的优势,是年TOP4和TOP5的有力争夺者,相信来年会交出更好的成绩单。

在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中,融创牢牢把握销售机会,一举超过保利,稳居房企销售排行榜TOP4的位置。过去的一年中,一直说不会在公开市场拿地的融创,以几乎两天一幅地的速度在积极揽货。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融创今年斩获的土储已经达到.55万平方米,土地价款超过.08亿元。

此外,与金科的股权争夺战依然是融创今年的热点词,也成为市场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中国房地产销售金额TOP100